开拓药业脱发新药临床研究失败股价暴跌30% 创新药“拆盲盒”式渡劫

最新信息

开拓药业脱发新药临床研究失败股价暴跌30% 创新药“拆盲盒”式渡劫
2023-11-30 15:43:00


K图 09939_0
  11月27日,开拓药业公告称外用男性雄激素脱发药物III期研究失败。消息一经公布,开拓药业股价应声下跌,之后跌势不止,截至11月30日发稿,市值已经跌破9亿港元。对比其2020年上市时每股20.15港元的发售价,股价下跌至每股2港元左右,跌幅约800%。

  据公告信息,KX-826组的目标区域内非毳毛数(TAHC)变化较安慰剂组并未有显著性差异。开拓药业2023年中报提到,在美国和中国仍有该药物关于脱发和痤疮治疗的临床试验项目,而且属于研发管线中的进度领先选手。此次研发失利在影响市场信心的同时,也为开拓药业带来商业化压力。关于KX-826方面,开拓药业表示目前没有更多可以公布的信息。
  目前开拓药业背负上市希望的还有普克鲁胺。此前治疗前列腺癌的普克鲁胺受挫,搭上了新冠的顺风车,随着新冠治疗临床试验结果披露,股价曾一路上涨,但中间也曾遭遇研发效果不及预期。后经改换目标人群和临床试验方案,该药物被开拓药业寄希望于在东南亚国家实现附条件上市批准或药物紧急使用授权(EUA)。
  上市三年,开拓药业在推进创新药研发进度、管线扩张的同时,先后遭遇普克鲁胺、KX-826两大核心管线临床试验结果不及预期。梳理财报发现,开拓药业研发费用年年上涨,亏损不断扩大,三年亏损近23.04亿元。管线前途未知、行业投入产出比低……在新药研发“九死一生”的江湖里,企业艰难“渡劫”。
  “临床试验阶段是难以逾越的鸿沟,按照当前的‘内卷’程度,药物研发需要做差异化竞争,这意味着必须对靶点和适应症有独到之处,从疾病的角度去做靶点发现、药物研发、适应症拓展等。”哲源科技联合创始人、中科计算技术西部研究院研究员赵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依靠计算医学技术逆向决策,满足临床需求,开拓差异化的研发管道才有望提高行业投入产出比。
  脱发新药研发失败
  开拓药业2009年成立,2020年5月通过港交所18A章节规则登陆港交所。资料显示,开拓药业专注于“best-in-class(同类最优)”和“first-in-class(全球首创)”创新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管线布局瞄准前列腺癌、乳腺癌、肝癌和脱发治疗,以雄激素受体相关疾病为核心。目前在全球拥有已获得及申请中的110多项专利。
  上述提到的KX-826是开拓药业重点在研产品之一,一度被寄予厚望。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显示,中国脱发市场规模预计在2026年将达到4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12%。
  5月11日,开拓药业宣布KX-826于美国开展的用于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脱发或AGA)的II期临床试验已成功完成,结果具有统计学及临床意义,且安全性良好,并表示已经开始准备与美国FDA进行该项II期临床试验结束的沟通会议,计划开展美国/全球III期临床试验。
  不过,III期临床试验并不尽人意。11月27日,开拓药业公告表示,KX-826外用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AGA)的中国III期临床试验已读出顶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24周后,KX-826组非撬毛数(TAHC)结果显示,KX-826与基线相比促进了毛发生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但kx-826组的目标区域内非毳毛数(tahc)变化较安慰剂组并未有显著性差异。<>
  据介绍,该III期临床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旨在评估每日使用两次外用0.5%浓度的KX-826对中国成年男性脱发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为治疗24周后目标区域内非毛发数(TAHC/cm2)与基线的平均变化。安全性指标包括不良事件的类型、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述试验结果说明KX-826在外用治疗男性脱发方面未达成期待目标。换言之,该项结果也多被市场解读为III期临床失败。
  在公布II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同时,开拓药业也表示并不放弃创新药KX-826:“我们将继续分析该项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并开展KX-826外用治疗脱发及痤疮的多项临床试验,持续探索KX-826上市的可能性。”
  开拓药业如此执着于KX-826与其前期表现和管线布局或有所关联。回顾该药物研发进程,KX-826曾在中国、美国开展用于男性、女性脱发的多项临床试验。在治疗女性脱发方面,开拓药业于2022年12月1日宣布KX-826治疗女性脱发中国II期临床试验已达到主要终点。本次研发失利的男性脱发治疗领域,开拓药业先后于2021年9月8日、2023年5月11日宣布已分别成功完成KX-826治疗男性脱发中国和美国II期临床试验。
  据此前公布的中美两项II期临床试验结果,国内临床试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及临床意义。此外,开拓药业还强调美国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KX-826可以促进毛发生长,通过目标区域内非毳毛数衡量的结果具有统计学及临床意义。KX-826相对于安慰剂在TAHC变化方面呈现出数值上的优势,且不同KX-826剂量组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开拓药业多年深耕“防脱发”治疗业务,多款研发产品并行。据2023年中报,截至2023年6月30日,开拓药业处于临床阶段的药物共有7款,除了此次的KX-826,还包括AR-PROTAC化合物(GT20029)、普克鲁胺(GT0918)、Hedgehog/SMO抑制剂(GT1708F)、mTOR激酶抑制剂(GT0486)、ALK-1抗体(GT90001)及PD-L1/TGF-β双靶点抗体(GT90008)。其中,研发进度靠前的KX-826和AR-PROTAC化合物(GT20029)均是适用于脱发和痤疮治疗。此次新药研发受挫,一定程度上也给开拓药业带来压力,甚至可能会导致开拓药业在“防脱发”领域的实力受到质疑。
  创新药研发结果“拆盲盒”?
  两年前,类似的故事也曾在开拓药业上演。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是KX-826,彼时的主角是普克鲁胺。普克鲁胺此前多被用于治疗前列腺癌。据了解,普克鲁胺是一款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和降解剂,具有竞争抑制 AR 和下调 AR 表达的双重药物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普克鲁胺被开拓药业用于开发新冠治疗的可能性。但研发进程几起几落。2021年12月27日,开拓药业公布,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新冠患者的3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中期分析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上述消息公布六天后,2022年1月2日,开拓药业宣布KX-826治疗男性脱发完成首例患者入组,正式启动中国III期临床试验。
  之后,开拓药业另辟蹊径,修改临床试验方案,转向探索普克鲁胺对有基础性疾病、无新冠疫苗接种史的高风险新冠患者的治疗效果。2022年4月6日,普克鲁胺3期临床数据揭盲,开拓药业称该药可有效降低新冠患者的死亡率,对服药超过7天的全部患者保护率达100%。或许正是过往的成功经历,令开拓药业做出持续推进KX-826研发的决定。
  当下疫情形势转变,开拓药业仍在寻求普克鲁胺商业化路径。据2023年中报,开拓药业称享有普克鲁胺专利至2032年3月8日,将基于普克鲁胺治疗COVID-19适应症轻中度患者的IIII期临床试验的顶线数据结果,寻求东南亚国家附条件上市批准或药物紧急使用授权(EUA)。
  但新冠药市场红利期已过,脱发药“种子选手”折戟,让开拓药业陷入尴尬的境地。
  这一危机在开拓药业的财报中也已显露。作为一家2020年上市的创新药企,开拓药业目前尚未获得盈利。据招股书信息,2018年底前的研发成本为9320万元,到2019年底研发成本增至2.14亿元。上市3年多,开拓药业2020年至2022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29亿元、7.69亿元和8.28亿元,亏损分别为5.08亿元、8.42亿元、9.54亿元,三年共计亏损23.04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开拓药业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现金仅余7亿元左右。参照以往研发费用年年攀升的情况,开拓药业在尚无商业化产品的情况下资金延续动力或将不足。
  开拓药业面临的危机是新药研发“九死一生”的又一例证。“太阳底下无新事”,新药研发失败的阴影笼罩在医药巨头、Biotech等创新药企的前进之路上,包括诺华、第一三共、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和辉瑞近年都曾宣布新药未达到临床试验预期,国内百奥泰人福医药、泽璟制药等企业也有过终止研发管线的经历。
  如2023年7月27日,武田在公布Q1季度业绩的同时,也宣布其EGFR exon20抑制剂莫博赛替尼一线治疗EGFR exon20 in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III期EXCLAIM-2试验因无效而终止。这意味着,莫博赛替尼单药在EGFR exon20 ins突变NSCLC一线治疗的探索折戟,也无望在中国获批一线治疗适应症。
  开拓药业董事长兼CEO童友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每个阶段都是一个盲盒,能否成功研发是一个盲盒,成功打开第一个盲盒之后,接下来进入市场是否盈利则是另一个盲盒。当所有盲盒都打开之后,就会面临现在这样给市场浇一大盆冷水的情况。创新药行业需坚持长期主义。”
  此外,研发生产力仍然是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据关于制药研发生产力分析的论文数据,在统计医药行业以研究为基础的16家制药公司在2001年至2020年的研发投入、产出和成果后,分析结果表明,制药公司以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加其研发支出,大型制药公司的平均研发效率为每种新药61.6亿美元。哪怕是行业领先企业,几乎半数仍需要通过并购来弥补其研发生产率的下降。大型企业能够承担少数失败的代价,但对仍无商业产品的创新药企而言,研发结果犹如“开盲盒”,一旦折戟,要付出多大代价还是未知数。
  “药企都想降低临床试验这一‘死亡之谷’风险,而跟随既有的靶点和适应症,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索可以把风险大大降低。风险厌恶的结果就是‘卷’,企业一窝蜂地选择靶点后也面临后续销售的问题。技术风险降低了,但商业上是否成功是未知数。”赵宇表示,依靠计算医学技术逆向决策,满足临床需求,开拓差异化的研发管道才有望提高行业投入产出比。“计算医学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在药物适应症上做出差异化选择和优势人群选择。通过这样的逆向决策,药物研发的风险就变成了能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开拓药业脱发新药临床研究失败股价暴跌30% 创新药“拆盲盒”式渡劫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